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董兆瑞)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今年以来,北京静态交通治理工作取得系列实质性进展,通过一系列针对性举措,累计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5.59万个、机动车停车位4.8万个,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为提升机动车停车设施供给与服务能力,加强非机动车行驶与停放秩序治理,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印发《2025年机动车停车治理专项工作计划》和《2025年非机动车行驶和停放秩序治理专项工作计划》。结合12345市民投诉、信访投诉及舆情反馈等渠道反映的市民关切,共梳理出161处路口、50个轨道站点、40个“学医景商”重点点位作为年度治理重点,规范120条道路停车电子收费服务,打造70条不停车胡同,持续优化市民出行环境。
为缓解居住区停车难,交通部门持续推进加大机动车停车设施供给,通过挖潜新建停车设施、推动有偿错时共享、规范施划道路停车位等方式,累计增加新增停车位4.8万个。其中,挖潜新建停车位2.4万个,新增共享停车位1.1万个,新增人防车位4900余个,新增道路停车位近9000个。
挖潜新建方面,利用居住区内及周边空闲用地,探索“闲改用”“平改立”“绿停融合”等多种建设方式。例如,建于1997年的紫金庄园小区长期存在约200个车位缺口,停车难问题长期影响居民出行,海淀街道会同区城管委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将小区内原锅炉房储煤场空间进行改造,将“废弃空间”变为“折叠空间”,增设4层立体停车设施,增加59个车位,有效缓解居民停车压力。
错时共享方面,进一步盘活居住区周边公共建筑、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既有停车资源。东城区朝阳门街道通过摸排调研分析辖区缺口,精准推动银河SOHO、新鲜胡同38号、干面胡同西口等停车场向周边社区开放共享,实现“商务楼宇反哺居住区”,周边社区道路晚高峰寻位时间缩短40%,12345热线%。同时,“北京交通”APP及“北京静态共享停车”微信小程序持续拓展服务场景与合作渠道,已为1.3万户家庭匹配共享停车资源。
道路停车方面,中心城区重点围绕老旧小区周边等矛盾突出区域,挖潜并规范新增120条电子收费道路、新增停车位近9000个。
此外,在完善政策方面,制定印发《关于规范机械式停车设备建设更新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简化更新改造手续,为机动车停车产业市场化进程提供有效保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