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依托我市钢铁、锂电双轮驱动的产业优势,重点培育‘3+3’产业体系,助力循环经济产业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打造中部地区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6月24日,新余市委书记郑光泉出席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现场倾听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职能部门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良策,共绘全市绿色发展新蓝图。
重点培育“3+3”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即在新余打造废旧金属加工、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报废机动车拆解三大主导产业,同时配套发展再生塑料、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制造三大延伸产业。
今年3月以来,市政协就做大做强做优新余循环经济产业开展跨专委会、跨党派联合调研,深入钢铁、锂电、汽车拆解三大龙头循环利用企业了解情况,会同县区及8个相关部门梳理分析主要问题,提出5个方面13条具体建议。历时三个月,一份反复打磨的调研报告被摆上会场,一场“热火朝天”的协商就此展开。
“效率不高、产能过剩,是阻挡我市发展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两座‘大山’”“精细化自动化不足严重制约了报废机动车拆解产业提质增效”“新余废钢产业特色明显、全国闻名,但近年来无序内卷严重,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谈及循环经济“好经难念”,企业家代表们毫无保留、直陈堵点。
对此,全程参与调研的市政协常委刘余锋深有体会。怎样以三大主导产业为枝,让循环经济“茁壮成长”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他提出,通过与电池厂、整车厂签订“材料供应+废料回收”捆绑协议等方式,共建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回收厂,提前锁定未来退役电池流向。
“还可以加快省外乃至海外回收网络体系布局建设,从源头上实现废钢、废旧电池和报废汽车的回收增量。”市政协常委刘亮接过话头,“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提升回收拆解和再制造技术含量刻不容缓。”
市工信局副局长李黎明也当场回应:“我们正充分利用新钢电弧炉短流程炼钢技术优势,推动废钢到特种钢精深加工产业补链强链,同时加紧锂渣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逐步形成‘锂资源提取-电池制造-废料回收-材料再生’的锂电闭环产业链。”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不断做大循环经济产业规模,同样少不了三大延伸产业的“枝叶装点”。如何让三大延伸产业有序发展,助力循环经济成长为“参天大树”,大家各抒己见。
“建议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平台,积极引进大型资源回收企业,适时布局建设综合型分拣中心。”
“引导企业参与碳交易,通过降低资源消耗与碳排放产生碳积分,纳入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体系交易,形成碳资产收益。”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攻关锂渣提锂、退役锂电池、退役光伏风电设备等无害化拆解利用等低碳技术。”
“此次专题协商选题精准有站位,调研深入有成效,协商务实有见地,切中了我市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指导推动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市委书记郑光泉对市政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有关部门和县区认真吸收借鉴,把协商建言和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务实举措。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市政协主席张家良表示,要紧紧围绕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和现代化产业链建设“6313”行动计划,以高质量调研协商服务发展大局,以高水平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合力,助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