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塞尔公约》秘书处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绿会)等各相关方发出邀请,就《巴塞尔公约》2025-2031年实施工作的修订更新战略框架以及是否制定橡胶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技术指南征求书面意见。
《巴塞尔公约》是全球范围内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重要国际环境公约。公约自1989年通过以来,已成为全球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法律框架。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废物管理挑战的日益复杂,更新战略框架和制定新的技术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的决定,闭会期间小型工作组已制定了一份修订更新的战略框架,并将于2025年4月-5月召开的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审议。该战略框架旨在指导未来六年《巴塞尔公约》的实施工作,确保各缔约方更好地履行公约义务,推动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环境无害化管理。
1、目的与目标:框架明确了四个主要战略目的,包括缔约方履行总体义务、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管理、废物的环境无害化管理以及协作与能力建设。
2、实施手段:为实现战略目标,框架提出了多种实施手段,包括国内资源、外部资金支持、私营部门参与、区域合作、能力建设、履约机制、合作伙伴关系以及财务机制等。其中特别强调了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支持,以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
3、评估与实施:秘书处建议在缔约方大会上对战略框架进行最终评估,并授权秘书处编写相关报告,以监测和评估战略框架的实施效果。
除了战略框架的更新,公约秘书处还就是否制定橡胶废物(包括橡胶废料、边角料和橡胶碎片)的环境无害化管理技术指南征求意见。这一议题旨在填补当前在橡胶废物管理领域的技术指导空白,确保橡胶废物的处置和管理符合环境无害化的要求。
秘书处邀请各缔约方、观察员及其他相关方在2025年3月29日前提交书面意见,以供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审议。相关意见将发布在巴塞尔公约网站上,供各方参考。
橡胶废物(如废旧轮胎、橡胶边角料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例如,露天堆放的橡胶废物容易滋生蚊虫,传播疾病;燃烧橡胶废物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如二噁英等,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指南将强调橡胶废物的回收利用和再循环,这有助于减少废物的产生,也能降低对更多自然资源的依赖,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例如,废旧轮胎可以通过热解技术转化为燃料油、炭黑等有价值的资源,实现废物的“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