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拓展合作机会推进产业发展(国际视点)

  行业新闻     |      2024-11-15 17:28

  2024年法兰克福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以下简称“法兰克福汽配展”)日前在德国举行。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200家展商参展。其中,中国参展企业约700家,参展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两年一届的法兰克福汽配展是全球汽车零配件和售后服务领域的重要行业盛会,已有超过50年历史。今年的展会分为创新、可持续、人才教育、培训及招募、互动体验等几大板块,展览面积进一步扩大到32万平方米。

  当记者走进展区时,一场主题为“汽车售后市场生产的可持续性”演讲正在进行。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汽配行业的关注焦点之一,越来越多的汽配行业生产和制造商正在开发新的工艺和材料,重组工艺和生产流程,以尽可能实现高效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九游会J9官方网站 九游会国际官网

  德国大陆集团最近发布了首份覆盖全欧洲的可持续性研究报告,显示可持续发展在汽车售后市场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此次展会中,大陆集团展示了多款可持续发展产品。例如,该集团展出的一款轮胎可再生材料占比达65%。该轮胎所有19个尺寸规格型号在滚动阻力、湿式制动和外部噪声方面都达到欧盟轮胎分类的最高等级,具有安全性高、更加环保等特点。

  法国企业GPA公司主营汽车拆解业务,每天拆解约210辆报废汽车,每年收集和处理超过2.4万辆废旧汽车,并对二手零部件提供两年质保。去年,该公司的营业额达到6300万欧元。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的目的是提供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优质二手零部件,推动消费者购买既经济又环保的产品。”

  在展会设立的创新奖中,评委会还特别颁发了“绿色奖”。来自土耳其的桑帕奥托莫蒂夫公司凭借新开发的“桑帕制动排放储存技术”获奖,这是一种创新的制动钳系统,具有颗粒过滤和冷却功能。

  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交通与物流副总裁麦克·约翰内斯表示:“汽车行业需要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在通往数字化、高效和可持续交通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新技术助力。”

  中国企业的展台分布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的10号展馆,净面积近1.6万平方米。

  “展会期间,每天都有大量外国客商来展台咨询洽谈。”在山东莱州三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展台,总经理王平向记者介绍,三力是卡车及轿车类汽车制动盘、制动鼓专业生产商,产品出口到欧洲、北美、南美、中东等多个地区。目前公司有2600多种型号产品通过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针对刹车盘产品制定的有关认证标准。当前,三力为欧洲客商供应的刹车盘产品超过其总产能的65%。

  松林科技(湖北)股份有限公司在欧洲地区的产品主要是尾气处理系统方面的零配件,产品市场覆盖德国、波兰、匈牙利、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该公司总经理贺先毕表示:“我们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在增长,目前欧洲市场营收约占公司总营业额的23%。”据介绍,该公司还设立了汽配领域的跨境电商平台,整合了湖北省及其他一些省份的汽配企业,打造了一个企业对企业的垂直类电商平台,为中国汽配产品出海创造便利条件。贺先毕说:“未来我们将采取海外仓模式,外国客户在我们的平台下单,我们通过海外仓一键代发。”

  浙江顺加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带来了汽车过滤器、汽车传感器等产品。该公司总经理蔡星原表示:“参展第二天,已有30多个客户约我们见面洽谈。”他说,欧洲客户对其产品的认可度很高,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的客商纷纷前来咨询。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和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法兰克福电动汽车博览会成为展会一大亮点。电动汽车博览会是中国汽车行业机构首次在境外参与主办的大规模车展,也是中国电动汽车相关企业首次以集体形式在海外展出。

  比亚迪、阿维塔、红旗、赛力斯、宁德时代、江淮、基力思、德尔、天翔等中国品牌齐聚展会现场,展示了涵盖整车制造、电池技术、充电设施以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技术。

  比亚迪德国分公司公关经理拉尔夫·凯瑟对记者表示,目前,比亚迪在德国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科隆、汉堡、斯图加特等城市已经开设了26个展销厅,还设有服务站。

  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动汽车领域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也是中国首批将“抬头显示系统”产品投入量产的企业之一。利用这种产品,驾驶者可通过挡风玻璃看到速度、油耗等信息,降低低头或转头查看仪表或中控导致的驾驶风险。该公司海外品牌业务拓展负责人王晨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会了解海外市场整体发展情况,多维度对接客户,开发市场潜力。

  据统计,今年1—7月,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66万台,增速为5%。“欧洲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大的目的地市场之一。”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博览会增进欧洲市场对中国汽车的了解,实现中欧汽车产业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法兰克福汽配展总监奥拉夫·穆斯霍夫表示:“今年,电动汽车博览会与法兰克福汽配展同期举行,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电动汽车博览会可以让各方体验中国全系列电动汽车产品,感受前沿汽车设计。”德国厂商希望通过本届展会拓展合作机会,推进产业发展。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