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处理的主流技术锂电池正负极片打粉工艺

  行业新闻     |      2025-07-15 18:49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退役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到来。据预测,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突破80万吨,2030年更将达350万吨。这些退役电池若处理不当,将引发重金属污染和电解液泄漏等环境风险;但若通过科学回收,其蕴含的锂、钴、镍等金属可形成“城市矿山”,成为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资源支撑。近年来,自动化处理设备与创新工艺的突破,为动力电池回收提供了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向绿色循环转型。

  动力电池回收主要分为梯次利用拆解再生两大路径。当电池容量降至80%以下时,梯次利用可将其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而容量进一步衰减后,则需通过拆解回收提取金属资源。目前,拆解再生是主流方向,其核心工艺包括:

  传统工艺需预放电,但绿捷等企业开发的氮气保护无氧撕碎工艺,可直接处理带电电池,能耗降低30%,回收率超98%,同时规避短路风险。

  在400-600℃氮气环境中,隔膜、电解液等有机物被分解,金属回收纯度达99.75%,热能循环利用使能耗降低80%,碳排放减少1.5万吨/万吨处理量。

  通过磁选、重力筛与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铜铝、黑粉等组分的精细化分离。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市占超60%),分选成本降至商业化水平,纯度与回收率远超行业标准。

  设计密封破碎、低温挥发、中温热解等工序,实现铜、铝、电解质、电池粉等所有物料的单独回收,资源循环率显著提升。

  作为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领军企业,绿捷环保通过技术创新与工艺突破,重塑了行业标准:

  九游会J9官方入口 J9九游会网站

  :其成套设备实现三元锂、磷酸铁锂电池的带电破碎与环保回收,电池粉回收率与纯度均达98%,较传统工艺提升3个百分点,且金属回收纯度直接满足新电池生产需求。

  :全封闭作业体系结合负压净化技术,粉尘泄漏减少50%,VOCs去除率95%(达欧盟标准),每处理1万吨退役电池可节约锂钴矿产开采量超60%。

  :处理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2000-3000元/吨,金属回收溢价空间扩大,助力企业构建“生产-使用-回收”闭环生态。

  国务院《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工信部2024年修订的行业规范将企业注册资本门槛提升至1000万元,并要求研发投入不低于业务收入的3%。绿捷技术被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重点示范项目,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2025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800亿元,退役电池量达82万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加速布局“电池银行”与闭环回收网络,特斯拉上海工厂更计划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材料电池。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不仅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通过自动化设备、智能分选技术与政策支持,我国正将“环境负担”转化为“资源宝藏”。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链协同,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有望成为全球绿色经济的新引擎,为“双碳”目标提供实质性支持。